韩国釜山——韩国仁济大学(Inje University)附属医院近日宣布,其神经外科、放射科、神经内科及生物医学工程团队通过多学科协作(MDT, Multidisciplinary Team),在脑深部疾病微创治疗领域取得突破性进展。这一成果标志着医院在精准医疗与复杂病例综合管理方面迈入国际先进行列。
研究背景:脑深部疾病的治疗挑战
脑深部病变(如癫痫病灶、帕金森氏症靶点、脑肿瘤等)的传统手术往往面临定位难、创伤大、恢复慢等问题。尽管激光间质热疗(LITT)、机器人辅助手术等技术已逐步应用,但如何实现毫米级精准干预并最大限度保护健康脑组织,仍是全球神经外科的攻关难点。
协作成果:技术融合与临床突破
"机器人-激光"精准手术系统
团队整合高场强MRI实时导航与机器人辅助激光消融技术,将手术误差控制在0.3毫米以内,较传统方法精度提升50%。
案例:一名药物难治性癫痫患者术后癫痫发作完全消失,且无认知功能损伤。
多学科术前评估体系
神经内科:通过AI算法分析患者长期脑电图(EEG)数据,精确定位异常放电区。
放射科:利用7T超高清MRI与DTI纤维追踪技术,可视化病灶与关键神经传导束的空间关系。
生物医学工程团队:定制3D打印手术导板,个性化规划入路。
术后康复方案优化
联合康复科开发神经功能监测-电刺激联合疗法,将患者平均住院时间缩短至5天(传统方法需14天)。
团队核心成员观点
神经外科主任金敏哲教授:"这项成果证明,跨学科协作能打破技术壁垒。例如,放射科的纤维追踪数据直接帮助我们在激光消融中避开了运动皮层通路。"
生物医学工程负责人李贤宇教授:"3D打印导板与机器人路径规划的融合,是工程思维赋能临床的典范。"
行业影响与未来方向
学术价值
相关技术论文已被《Journal of Neurosurgery》接收,团队计划牵头制定亚洲脑深部微创手术指南。
技术推广
仁济大学将与三星医疗设备部门合作,优化手术机器人软件适配性,推动技术普惠化。
延伸应用
该模式将拓展至脊髓肿瘤与功能性神经疾病(如强迫症)治疗领域。
展望
医院院长崔胜勋表示:"未来三年,我们将投资200亿韩元建设‘脑科学MDT中心’,进一步整合人工智能与远程医疗资源,目标是成为东亚脑疾病微创治疗标杆机构。"